體能跟練武有一定的相互關係,體能好的人,練起來拳威力會大得多,一膽二力三功夫,若體能不好,一下子就沒氣了。


以前農業社會,大家平均體能都因務農,勞動較多而有不錯的程度,所以練起功來比現代人要好得多,所以以前農業社會的人比較容易體會鬆柔的意境,而現代人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下本來就沒什麼力,再要求鬆柔就根本沒力了。


武術講究爆發力和耐力並重、技巧、呼吸等等,是為了更能節省自己的力氣,把力放在該用的地方,但是不代表可以沒有體力,無論再怎麼省力的技巧,也終是會累了,特別是遇上旗鼓相當的對手,或者是一對多。


若沒體力功夫再好,只會被對手玩假的,對手光是繞著你跑就能把你拖垮了,就像大家都喜歡講什麼「以柔克剛」、「四兩撥千斤」,一般人看的都是撥千斤,卻沒要求自己得真有「四兩力」


純粹是玩技巧的練習,很可能對方不累而自己先累了,但要是兩人一起長跑,那就未必自己會先累。


然而練武的先決條件,就是有一點基礎體能,才能玩得上技巧,這就是紮實的基本功的重要


另外一點心志很重要,習慣於辛苦操作的人,心理對生理疲乏的承受度要遠高於常人,這也是為什麼不容易累,就拿跑步來說,其實先累的通常是心理。


還有要打人一定要練摔,拳諺云:「三年拳不如當年跤」,也就是因為摔跤都是對方真正使盡渾身解數對幹的,一點廢話和自欺欺人的餘地都沒有。


本身的優缺點從膽識、技術和體力上都會完完全全的體現出來,自然也就更能知道努力的方向和本身訓練上要著重加強的地方。


加上對摜的時候,本身體力消耗就大,練功時也是差不多,筋骨都會比練拳強壯很多。

arrow
arrow

    wuyan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