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仙的真面目
傳說中的狐仙到底該歸屬於何類呢?大家都知道人和動物是不同類,而狐仙就界於這二者之間;陰間與陽間也是不同路,狐仙則活躍在二者之間;神仙與妖怪不同途,狐仙的地位處在仙妖之間;所以嘛,你要說遇到狐仙這檔事是怪異也好,是平常事也罷!
歷史上有狐仙的記載始於何時呢?夏商周這三代以前並無紀錄可查,在《史記.陳涉世家》記載著秦朝末年,陳勝命令士兵把火放到籠中晃動,隱隱約約好像燐火一般,然後裝作狐的叫聲,喊著:「大楚興,陳勝王。」由此可見當時已經有了狐,所以才會假借狐鳴來散佈謠言。
西漢劉歆在《西京雜記》一書中說到,廣川王劉去疾喜愛挖掘古墓,有一次挖掘晉朝名將欒書的墳墓,發現墳墓內有一隻白狐,就追了過去並刺傷白狐的左腳。當 天晚上廣川王夢見有一位白髮白鬚的老人來則責問他,並用手杖打傷他的腳。這是最早記載狐仙轉化為人的故事,發生在漢朝。
唐代張鷟在《朝野僉載》一書中,說唐初以來,老百姓大都有供奉狐仙,當時有一句諺語說:「無狐魅,不成村。」意思是說,幾乎每個村莊都有狐仙廟。狐仙的傳說在唐代最為盛行,宋朝《太平廣記》有十二卷在記載狐仙事蹟,唐代佔了十分之九,就可證明此事。
有關狐仙的來龍去脈,以劉師退所說的最為詳盡。說來也是一段因緣,因為在滄州南方有一位老學者,他有一位老狐仙朋友,劉師退就請這位學者引薦他和狐仙見 面。初見面時,只見這位老狐仙五短身材,面貌就好像是五六十歲的一般人,穿著不新不舊,說具體一點就像是道士,大家在行見面禮時,禮儀相當得體,態度也安 祥謙謹。寒暄之後,老狐仙問他大駕光臨有何指教。
劉師退接著提出問題說,狐仙既已得道,一定是駐顏有術應該長生不老,那為何小說之中也會出現老狐呢?
老狐仙說:「所謂修煉得道,是指變成為人的道法,所以有關狐仙的一切飲食男女,生老病死都和人相同。當然啦,如果能夠修煉成仙的,又是另外一回事了,好 像千百個考生中有一、二個人能夠覓得一官半職一樣。能夠藉著不斷修煉成人的狐,就像勤學累積學問而功成名就的人;至於那些利用狐媚迷惑手段來採補自身者, 就好像走捷徑投機取巧一樣,而且會傷害很多人,往往會冒犯天條。」
劉師退問說:「那有關狐界的禁令和獎懲制度,是誰在管理執行呢?」
老狐仙說:「小的賞罰統一由族長來執行,比較大的賞罰則由當地的鬼神來監察。如果沒有這些禁令,那像我們狐仙都能夠來無影去無蹤,還有什麼事做不了的呢?」
劉師退又問說:「只聽說女狐仙為人生子,沒聽說女人為男狐仙生子,這是何故?」
老狐仙微笑說:「呵呵,此事不足一談,狐仙向來只能有所得而不會做任何付出的,所以狐仙只能接受人類的播種而懷孕,才不會施捨狐的下一代給人類。」
劉師退又說:「那狐仙和人類居住生子,如同織女星把支機石送給他人,難免會引起牛郎的嫉妒一般,難道不會引起狐仙元配的醋意嗎?」
老狐仙笑著說:「哇,你問這話太隨便了,也根本太見外了。只要是女人都想和《春秋》所說的季姬和鄫子的故事一樣,都可以自己來選擇配偶,婦女如果婚事已定,怎敢再不守分寸呢?但是男女之間偶而私贈禮物代表思慕之情,也是人之常理,不必因此墨守成規而大驚小怪。有關狐的男女之情,大抵上就是我講的這樣,你也不用太過杞人憂天了!」
劉師退的問題可真多,他還問:「為什麼狐仙會有些借住在人家的頂樓或書房甚至藏經閣,有些則住在荒郊野外?」
老狐仙笑著說:「事情是這樣的,那些還沒得道的狐,還是具有獸性,所以遠離塵囂到森林去,對他們的修煉是有益的。已經得道化成人的狐仙,他們的生活行動都和人相同,所以自然和人們相處會比較方便。至於道行高深的狐仙,不論在城市和山林都可以居住,這情形如同大富大貴的人家,他們的財力足夠使他們心想事 成。」
劉師退問了老狐仙許多有關狐的疑問,老狐仙所談的反倒是勸人行善與修持,他接著對劉師退說:
「我們生而為狐,必須辛辛苦苦修練一、二百年才能轉化成人,你們一生下來就是是人,以我們狐的立場來說已經成功了一半,可是看你們整天悠哉悠哉無所事事,簡直就和一顆草木的生長腐朽過程一樣,實在是太枉費為人了!」
這劉師退也不是省油的燈,他自認精通佛家"精、律、論"的經典,就想和老狐仙談禪,老狐仙看穿了他的心意,便辭謝說:「佛家的地位當然很崇高,但是如果修練的功夫不到,一進入生死輪迴,在來生中你早已失去前生的面目與修為,倒不如修練長生不老的功夫還比較有把握不會迷失自己,我也有好幾次遇到高人要對我指點迷津,但我不敢見異思遷,還是專心修練我的長生不老要緊。」
劉師退心想也該告辭了,就對老狐仙說;「今日能和您見面,真是三生有幸,您可以給我ㄧ些勉勵的話嗎?」
老狐仙猶豫了許久,終於開口說:「夏商周三代以下的人,沒有不愛好虛名的人,當然這是指一般人,自古以來的聖賢,待人處世總能心平氣和、毫不做作,可是看那些宋明的理學家們,燃眉怒目儘說些沒有營養的話,流於空談而不知身體力行,所以就生出許多沒有意義的是非,你可要小心些,不要犯了同樣的毛病喔!」
劉師退謹領教益之後,茫然若有所失,因為劉師退知道自己的性格太過嚴峻高傲,有時甚至太過吹毛求癡與不近人情。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一○.如是我聞四》
張鷟《朝野僉載》稱唐初已來,百姓多事狐神,當時諺曰:『無狐魅,不成村。』……其 源流始末,則 劉師退 先生所述為詳。蓋舊滄州南一學究與狐友,師退因介學究與相見,軀幹短小,貌如五六十人。衣冠不古不時,乃類道士。拜揖亦安詳謙謹,寒溫畢,問枉顧意,師退 曰:「世與貴族相接者,傳聞異詞,其間頗有所未明。 聞君豁達,不自諱,故請袪所惑。狐笑曰:「天生萬物,各命以名,狐名狐,正如人名人耳;呼狐為狐,正如呼人為人耳,何諱之有?至我輩之中,好醜不一,亦如人類之內,良莠不齊。人不諱人之惡,狐何諱狐之惡乎?第言無隱。」
供奉大仙,男可得【魅】,而女則生【媚】,並藉【魅(媚)】符法力,讓工作順遂,心想事成,因此舉凡從政、從影藝、從業務或興旺公司、招攬生意等等,均可來求大仙賜福,一償宿願。拜大仙並能旺正財,祐偏財,並使人丁興旺。在中國大陸有句俗話:「無狐不成莊。」有狐仙堂處必成村莊,總之虔誠供奉大仙,無論個人或商品,均能成為人氣指標,待日後功成名就時,再適時將成就回饋於社會,大仙便能分享功德,增加道行,往仙界更上層樓。
『狐仙』是一種擁有狐狸形體,但又有無限法力,並可自由幻化成各種形體,介於半動物、半人、又半妖半仙,獨立於陰陽兩界之外的特殊封閉族群。他們和陽界保持距離,又不受神鬼界管轄,因具有強大幻化法力,不喜與其他族群體系往來,重於法力道行的修煉,居住及出沒時,常伴隨著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,故對於『狐仙』的 研究不多,了解的更少。
根據「幽冥界」「仙神書籍」一書記載,狐仙平均壽命約400多年,有男有女,但女多於男,女均非常美豔,男均無比俊美。他們依毛色(化人形時的衣色)分為四大顏色:紅、黃、白、黑,詳細作用為何,尚不知。他們是一個有階級的群居母系社會,一個狐仙群中,由女的『狐仙王』來統領,領導地位採世襲制,其下再分好幾個散的部落,也就有所謂的部落領袖,各部落有3名女祭司、幹部,再來就是一般平民。
狐仙半動物半人,故他們會老、會死、可生育下一代,並擁有人的情感愛惡部份。因為半妖半仙,故他們擁有法力,並藉由不斷的修煉而增加道行。前說,狐仙為一陰 陽界外特殊獨立的體系,故狐仙死後,不會到幽鬼冥界接受審判及轉世投胎,而是會在體系內,再度轉世為狐仙,但轉世後將不會在原本的族群部落中,而是會到另 一個地區的族群部落了。
狐仙喜歡聚集在擁有紅色地氣之地,也就是在風水地理學上,所謂九龍脈首--龍珠山附近,因為龍珠為天地交會之處,是連接天地的通道,擁有極強大的靈動力(磁場),並離月亮最近,那裡呈現的地氣即為火紅色。狐仙屬水,所以大都居住在藏風聚水,背陽的半山腰且有濃密林蔭的岩壁中。有狐仙居住的岩壁,終年潮濕且陰涼。狐仙出沒的地方通常多霧,且是極含水氣的濃霧,第一是他們屬水,第二藉以隱蔽他們的行蹤。
狐仙活動範圍多為居住的山腰至山頂一帶。無論白天或黑夜均可無礙活動,但活躍的時間為晚上9點後到凌晨5點 左右,而且小狐仙非常調皮愛玩,喜歡惡作劇,所以晚上最好少上山遊玩,就算去玩最好也不要太晚下山。狐仙移動的方式,是先以狐狸形態,極快速奔跑,至目的 地附近時,瞬間化為人形,快速飄移。狐仙通常不立廟,但狐仙有一道符叫『招媚符』,可以幫人增進人際關係,使你的外緣越來越好。還有需要牠們幫忙時,可用 『招仙符』將狐仙請來,說出願望及達成願望後,如何酬謝狐仙,看牠們是否願意幫忙。最後一道符便是方才說的,如果不小心招惹了狐仙的磁場,造成身體不適時,可用『解媚符』來化解。
狐仙不是鬼靈有律法可治,不是神靈可說道理,牠們獨立於我們所認知的體系之外。狐仙介於動物、人、精靈、仙之間,牠藉由修煉來取得無窮的法力,無法控制,只能尊重。只要牠願意,或許可以幫你達成許多願望。但牠有人及動物的情感及脾氣,一個不小心,莫名得罪了狐仙,輕則運勢受損,重則會要命。惹怒了狐仙,更可能導致,牠將你的三魂吃掉,賠了一條小命。而被狐仙吃掉三魂的人,魂魄會就此消失,無法再去鬼冥界受審及投胎轉世的。
狐仙有時會靠吸取男人的精氣,來達成某些目的。尤其是縱慾之人,因為過度縱慾,故他們較無法守住精氣,易洩氣。被狐仙吸取精氣的男人,會感覺到頭暈眼花、想 吐、四肢發軟、盜冷汗、心臟無力並開始產生幻覺。嚴重者,如無請專業人士處理,很可能導致暴斃死亡。男生遇上狐仙可能會被吸取精氣,女生遇上狐仙,則會導 致運勢很差。有部份磁場較弱的,也會有頭暈眼花、想吐等的徵狀。
狐仙的修煉有一個很重要的部份,是吸收月亮(太陰)能量精華,故在每個月的望日(即農曆十五)夜至隔日凌晨,月亮最圓最亮能量最強時,牠們會聚集在龍珠山頂,進行接收月亮能量的儀式,此一有人稱『狐仙拜月』或者『狐仙朝月』。
每逢望月,牠們約為子時初刻(晚上11點),在各部落集合,準備祭品並往山上聚集;丑時初刻左右(凌晨1點30分),各部落中的主祭司會先行到達山頂場地,進行『淨土』的儀式。凌晨2點所有人集合完畢,凌晨約2點15分時,狐仙王出現並開始「拜月」儀式至凌晨3點結束,整個過程約略3個小時。在凌晨1點30分左右,狐仙開始集體出現之時,那地方就會慢慢起大霧,至儀式進行中,霧濃至伸手不見五指的狀態,故拜月儀式過程雖有各種說法,但真實情況無人能解,只知道在儀式過程,牠們會用類似吟唱及跳舞的方式來膜拜月神,向月神祈求賜予能量,且表示對月神的尊敬。
狐仙雖然可化為人形,但牠們非不必要時,都和人類保持著相當的距離,但從以前野史中,不難看到狐仙和人相戀或無惡意的搗蛋等故事。事實上,為了某些理由,中國的歷史也有好幾次因狐仙亂政,致使國家滅亡,或因狐仙的輔政而使國家強盛的情形。
撞到狐仙時的狀況,和我們不小心撞到鬼靈類會有所不同,在於:
狐仙靠近時,我們會聞到一股胭脂香粉味,身旁溫度稍稍變冷、涼,且會莫名起雞皮疙瘩,臉色不變,但有部份磁場較弱之人,會有類似暈車狀況。
而鬼靈靠近時,則可聞到很重的臭腥味(有人說是血腥腐臭味),身旁溫度即刻驟降,一樣起雞皮疙瘩,且腦後髮根全豎起,臉色會變得慘白或鐵青。
狐王,出現在名著《西遊記》中。而九尾狐,最早是出現在《山海經》。“青丘之山,有獸焉,其狀如狐而九尾,其音如嬰兒,能食人,食者不蠱。”(《山海經·南山經》),“青丘國在其北,其狐四足九尾。”《山海經·海外東經》。狐,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一直是一個亦正亦邪的形象(按照正規說法,狐,狸是兩種動物,只是人們叫習慣了,統稱狐狸,而只有狐有仙氣,狸似乎只是是俗物)。《山海經》中的九尾狐,乃是一個能“食人”的妖獸。到後來的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,常有九尾狐與白兔、蟾蜍、三足烏之屬列于西王母座旁,以示禎祥,九尾狐則象徵子孫繁息(見《白虎通德論·封禪篇》)。“食人”之傳漸隱,“為瑞”之說漸漸出現。
但同樣是東漢的《說文解字》中,解狐為“祆獸也,鬼所乘之”。可見,狐有靈氣(妖氣),在數千年前,已是公認。再到後來的唐宋時期,狐已經被人設廟參拜,而且十分流行。唐朝張鷟《朝野僉載》說﹕“唐初以來,百姓多事狐神,…當時有諺曰﹕無狐魅,不成村。”而到了明清,狐的形象就更加豐富了。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,就是在那時出現的(《封神演義》),而《聊齋志異》、《閱微草堂筆記》中,狐仙、狐妖的故事更是舉不勝舉。“妖媚”、“邪氣”、“仙靈”、“神秘”、“狡猾”,可以說是中國人想到“狐”後最明顯的感覺。
結論:狐王取材于《山海經》中的妖獸——九尾狐說中的狐仙到底該歸屬於何類呢?大家都知道人和動物是不同類,而狐仙就界於這二者之間;陰間與陽間也是不同路,狐仙則活躍在二者之間;神仙與妖怪不同途,狐仙的地位處在仙妖之間;所以嘛,你要說遇到狐仙這檔事是怪異也好,是平常事也罷!
歷史上有狐仙的記載始於何時呢?夏商周這三代以前並無紀錄可查,在《史記.陳涉世家》記載著秦朝末年,陳勝命令士兵把火放到籠中晃動,隱隱約約好像燐火一般,然後裝作狐的叫聲,喊著:「大楚興,陳勝王。」由此可見當時已經有了狐,所以才會假借狐鳴來散佈謠言。
西漢劉歆在《西京雜記》一書中說到,廣川王劉去疾喜愛挖掘古墓,有一次挖掘晉朝名將欒書的墳墓,發現墳墓內有一隻白狐,就追了過去並刺傷白狐的左腳。當 天晚上廣川王夢見有一位白髮白鬚的老人來則責問他,並用手杖打傷他的腳。這是最早記載狐仙轉化為人的故事,發生在漢朝。
唐代張鷟在《朝野僉載》一書中,說唐初以來,老百姓大都有供奉狐仙,當時有一句諺語說:「無狐魅,不成村。」意思是說,幾乎每個村莊都有狐仙廟。狐仙的傳說在唐代最為盛行,宋朝《太平廣記》有十二卷在記載狐仙事蹟,唐代佔了十分之九,就可證明此事。
小狐仙與狐狸精的區別
1、 小狐仙和狐狸精從外形上講,當然都是性感曼妙的。但二者不同之處在於格調上,雖然同像絲綢一樣柔軟,香水一樣迷人,而小狐仙一定就是不同凡品的杭州絲綢、 巴黎香水。小狐仙在妝容上一定是收拾亭勻、濃淡相宜,而狐狸精大都艷光無限、惹人鼻血﹔小狐仙在衣著上是若隱若現,性感不失端庄,而狐狸精大都是大魚大肉,玩的就是心跳﹔小狐仙一顰一笑引人遐想,而狐狸精則是左盼右眄予人刺激。
2、 嬌媚是小狐仙和狐狸精共通的特點。然而卸下花黃,一樣可以手執大刀沖鋒陷陣的是小狐仙,而卸下花黃就無計可施的則是狐狸精,因為對於小狐仙嬌媚這隻是她的 一個方面,而對於狐狸精就是全部﹔小狐仙的柔情之於男子好比夏天裡的一張水床,冬天裡的狐狸毛圍脖,其中溫情的關懷讓人欲罷不能。而狐狸精的柔情則好比蒙 汗藥的眩暈,好比金庸小說裡的化骨散,是索取前的諂媚﹔兩者嬌嗔的最高境界都是一邊用男人的卡刷個大鑽戒,一邊猛戳他的腦門兒,似怨非怨地嗔道——你可真壞!不過,小狐仙戳的是自家的老公,而狐狸精戳的是冤大頭。
3、 能樹立與男人平等的世界觀、價值觀,和男人並肩站在一起,自覺地去追逐職位、薪水、自我價值、理想的是小狐仙。而處處都想依附於人,把男人看成是棒棒、保鏢、長期飯票、保險箱的則是狐狸精。一旦失去男人的愛,小狐仙能避免粉碎性打擊,守住自己的自尊和底線,依然可以散發出生命的光彩,而狐狸精則隻會呼天搶 地,飢不擇食地把喜怒哀樂寄托到另一場戀愛。
“拜狐仙”據說可修自己的魅力,牢牢捉住自己喜歡的物件。在臺灣,大美女蕭薔、林志玲紛紛被點名曾經拜過狐仙,才使得星運扶搖直上引發民眾大討論。究竟他們有沒有拜狐仙我們就不知曉了,但“拜狐仙”又是什麼意思呢?
臺灣的命理人士辛宣諭接受採訪時曾經表示,自己第一次接觸狐仙,是隨世叔學易理的時候。當初發覺每日下午未時起,世叔道場的信徒總與平時不大相同,皆為 穿著入時的美豔女子,暗中觀察發覺他們所膜拜的神祉乃奉於暗室中,每位小姐供奉前需滴一滴血於盤中,供奉於供果上,再奉上胭脂水粉、花果才跪下膜拜,膜拜 結束再由供桌上取得狐仙靈符,放在私處,如此儀式才算完成。
來拜狐仙的信徒大都特種行業或是人家的小妾。拜過狐仙後,異性緣特別好,有致命的吸引力,尤其特種行業者客源不斷,為人小妾者,備受寵愛。拜狐仙,會讓容貌在異性眼中成為絕世美人,更能吸引異性的眼光。但唯一禁忌乃同行姐妹不可橫刀奪愛,否則易有凶災。
以命理角度來看,多半不贊成以山魅、樹精、靈獸為膜拜物件,因為請神容易送神難,最後處理不當皆會反撲、傷及自身,下場皆不利。
民間信仰風俗。
狐狸是狡猾的動物,因而古代有百歲狐休為美女、千歲狐預知未來等傳說。
傳說及小說中的狐妖,具有超自然的力量,多數幻化成美貌女子,也有變成青年男子者,
能攝取財物,預卜人之禍福。
它最主要的特徵,是作為色情的象徵,魅惑異性。
因而民間將性感迷人的女性詈為狐狸精,古代則謂之「狐媚子」。
狐妖的傳說主要流傳於中國北方。
明代神魔小說《封神榜》中助紂為虐的美女妲己,即是九尾狐精變化而成。
北方民間有供奉狐仙,以求恩庇的風氣,住有狐狸的人家,按時供食,不敢加以傷害,
謂傷害之必遭報復,並諱言「狐」字,尊之為「大仙」。
故事中的狐女,則往往自稱姓「胡」,因「狐」、「胡」同音。
狐妖觀念最早出現在漢代,
東漢許慎所撰《說文解字》中說:「狐,妖獸也,換所乘之。」
綜觀漢代的狐狸故事還比較原始,也極少積極意義,狐的神通魔力也有限。
到了魏晉南北朝,狐狸才開始人化,變得法力無邊,隨時可以獲得只有人才有的外形、感情與智力。
《搜神記》中的《宋大賢》就寫出了狐狸脫變美麗的少女的人形,
於是小說中的狐幻變美女、幻變少年、幻變白髮老翁,混跡人間,演出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來,
其情節也免不了程式化,總是說狐仙的出現,活動,最後顯出原形,被殺或逃竄,
結尾總是淒慘的,基本上沒有什麼人情味可言,篇幅也極短數十餘字。
但有一點是共識,即狐仙們沒有一個去媚人至死,故事當中的狐狸們雖然神通廣大,
也有其自然屬性的弱點,如說它們特別怕狗,一旦遇上了,就非顯原形不可;
另外狐狸有臊氣,變形後仍留有尾巴等。
這些小說裡狐大多是與人對立的,在當時的人們心目當中,狐類是沒有地位的,
狐仙們本身也是常常惴愧不安,一旦被人揭穿真面目,只能狼狽逃去。
到了唐宋時期狐怪小說出現了新的面貌,首先是狐升為了神。
張鶩的《朝野僉載》說:「唐初以來,百姓事多狐神,房中祭祀以乞恩,飲食與人同之,事者非一主。當時有諺曰:『無狐魅,不成村。』」
宋代,民間則有「狐王廟,」
宋人《邵氏聞見後錄》載有一狐直入宮中,登上御榻云云。
明清時期,小說中的狐狸成了人類最好的朋友,他們強調友誼、尊重、愛情,互相信任,
無怨無悔地幫助人類,反對相互利用的功利主義,
清朝大學者紀昀的《閱微草堂筆記》中多有記載,
如卷十二《柳某》,卷二三《玄中記》都是歌頌狐仙的無私奉獻的,
紀昀深情地說:「狐五十歲能變化婦人,百歲為美女,千歲即與天通,為天狐。」
中國著名志怪小說《聊齋誌異》集狐仙之大成,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。
在浦松齡筆下的狐狸們,更是人間精華,集人類全部美德於一身,
成為人們嚮往的最美好的事物,使狐仙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提高。
狐仙是修煉數千甚至於上萬年的狐靈,當會有其靈力,其實也常假藉神明興宮立壇辦事,因其修為切實具有相當的神(靈)通力,因此辦事也是很準驗,為鞏固其地盤也會招兵買馬吸收一些動物靈或鬼靈辦事等,也為擴充其勢力,常要求信徒安神,結果安排的是祂那些狐子狐孫、動物靈等去坐鎮神像。
若是安奉到六根不淨的靈,恐弄得雞飛狗跳、雞犬不寧。
求助狐仙符的本就有不純正之心,小心最後弄巧成拙、玩火自焚。宜戒之!
如何敬拜大仙
1.請務必帶著虔誠的敬意前來。
2.如要帶供品,可帶生雞蛋、麻糬、水果、餅乾或米果﹝擇其中一樣亦可﹞,拜好了一定要記得帶回去吃,可招好桃花,增加人氣、魅﹝媚﹞力、帶來好財運。
3.敬拜時,要敬稱“大仙”,不可直呼狐仙。
4.點香一柱,向大仙敬告姓名、年齡、住所地址及你的願望。
5.求媚﹝魅﹞符者,須擲筊,三次內有一次聖筊即可。男取“魅”符,女取“媚”符。
節錄自維基百科: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8B%90%E7%8B%B8%E7%B2%BE
近年港、台有術士由北方奉狐仙回家拜祀,實有一定危險性,因狐仙終歸畜生道,乃由貪癲所化,而天上狐仙不會來人間,故多為地狐附了入壇及術士身上,藉以吸取客人元氣,故市民宜慎觀辨清術士是否有奉狐,眼勿互望。
留言列表